入手 NodeMCU 及初步体验

最近刷微博看到有人提到 NodeMCU, 网上一查才发现其实是类似于 Arduino的开发板,不过 它使用 lua 作为开发语言,相对于 micropython 其占用内存更小,语言的核心库也很简单。 同时,NodeMCU 集成了 ESP8266 这种廉价的 WIFI 芯片,使得其支持一定的网络功能。去淘宝搜索一下

价格也是非常便宜。我随便找了一家店铺买了两个,总共不到 40 块钱。

最终到手就是这个啦:

这块板子直接支持 microUSB 接口,不用自己使用 USB-TTL 来连了,省了不少麻烦。连接电脑后(注意有些USB线只支持充电,我找了两条线都用不了,换了第三根数据线才脸上),会自动安装 驱动,系统会显示多了一个 COM 口。

连接上电脑后第一件事就是刷机,这里是固件的地址 https://github.com/nodemcu/nodemcu-firmware, 当然你也可以刷 MicroPython。由于固件编译环境比较麻烦,所以有爱好者做了一个在线编译的网站 https://nodemcu-build.com/,你可以选择分支和模块,实现定制。提交任务后,当它开始编译和结束编译的时候会发送邮件给你留下的邮箱。同时,会推荐一个 flash 工具,其实就是 pyflasher 的 GUI 版,你可以下载下来使用。接下来启动这个工具:

由于我买的这个板存储超过4M,所以选择的是 DIO 模式,同时由于是第一次使用,所以直接选择清除所有数据。刷机很快,不到1min。之后就可以使用啦。

IDE 我选择的是ESPlorer,它同时支持 lua 和 MicroPython 编程。打开主界面后直接点击右上角的 Connect 就可以了,然后按一下板子上的 RST 按钮就能进入 lua 的 REPL 环境了。可以在下面输入 lua 代码执行,就跟普通的 lua 交互式环境一样。下面是如何连接 wifi 的代码

wifi.setmode(wifi.STATION)
wifi.sta.config({ssid="SSID_NAME", pwd="PASSWORD"})

其中 wifi 是一个内置模块,所有的内置模块都可以在编译的时候选中,模块的使用文档:https://nodemcu.readthedocs.io。 比如说想获取某个网址的内容:

http.get("http://baidu.com", nil, function(code, data)
   print(code, data)
end)

NodeMCU 采用了一种事件触发模型,所以很多这种回调函数,类似于 Node.js。

NodeMCU 提供了很多 GPIO 口,使得它成为 IoT 开发的首选方案,可以连接各种传感器。我尝试了一下温度传感器 DHT11 模块,商家直接封装好了,不用自己再接上拉电阻了。如果直接通过编程来读取 温度和湿度是比较麻烦的,好在内置模块提供了 DHT 模块,只要在编译的时候包含进去就可以。最后代码如下(从文档摘取的),其中 5 是信号输入源:

pin = 5
status, temp, humi, temp_dec, humi_dec = dht.read(pin)
if status == dht.OK then
    -- Integer firmware using this example
    print(string.format("DHT Temperature:%d.%03d;Humidity:%d.%03d\r\n",
          math.floor(temp),
          temp_dec,
          math.floor(humi),
          humi_dec
    ))

    -- Float firmware using this example
    print("DHT Temperature:"..temp..";".."Humidity:"..humi)

elseif status == dht.ERROR_CHECKSUM then
    print( "DHT Checksum error." )
elseif status == dht.ERROR_TIMEOUT then
    print( "DHT timed out." )
end

除了尝试 DHT11 模块外,还试了一下超声波模块 HC-SR04, 这个是通过向 Trig 端输出一段高电平信号,然后通过 Echo 端来检测高电平,高电平的持续时间就是超声波传输的时间,然后根据 空气中的声速就能计算出来了。好在也有人提供了一个开源代码 https://github.com/sza2/node_hcsr04/。但是实际使用并没有那么简单。 我们来看看他的代码:

function self.echo_cb(level)
    if level == 1 then
        self.time_start = tmr.now()
        gpio.trig(self.echo, "down")
    else
        self.time_end = tmr.now()
    end
end

function self.measure()
    gpio.trig(self.echo, "up", self.echo_cb)
    gpio.write(self.trig, gpio.HIGH)
    tmr.delay(100)
    gpio.write(self.trig, gpio.LOW)
    tmr.delay(100000)
    if (self.time_end - self.time_start) < 0 then
        return -1
    end
    return (self.time_end - self.time_start) / 5800
end

逻辑很简单,先是通过监听低到高转换的信号,记录时间同时监听高到地的信号,记录时间,这个时间差值就是超声波的传输时间。但是由于超声波的速度很快,很有可能你在设置 down 事件之前已经触发了,导致迟迟无法获取结束信号。所以可以稍作改动

function self.echo_cb(level)
    if level == 1 then
        self.time_start = tmr.now()
    else
        self.time_end = tmr.now()
    end
end
function self.measure()
    gpio.trig(self.echo, "both", self.echo_cb)
    gpio.write(self.trig, gpio.HIGH)
    tmr.delay(100)
    gpio.write(self.trig, gpio.LOW)
    tmr.delay(100000)
    if (self.time_end - self.time_start) < 0 then
        return -1
    end
    return (self.time_end - self.time_start) / 5800
end

然后发现部分能正常使用了,但是对于短距离的测量还是会丢失结束信号,猜想可能是在代码执行过程中事件到来,结果没能来得及处理,所以只能采取比较老土的方案了,不使用事件驱动,直接读

function self.measure()
    gpio.write(self.trig, gpio.HIGH)
    tmr.delay(100)
    gpio.write(self.trig, gpio.LOW)
    gpio.mode(self.echo, gpio.INPUT)
    gpio.write(self.echo, gpio.LOW)
    local start_time, end_time
    local gread = gpio.read
    local tnow = tmr.now
    local echo = self.echo
    local wdclr = tmr.wdclr
    while gread(echo) == 1 do
        start_time = tnow()
        wdclr()
    end
    while gread(echo) == 0 do
        end_time = tnow()
        wdclr()
    end
    return (end_time - start_time) / 5800
end

最终的效果还不错,对于几厘米的距离也能有很好的分辨率。

总的来说, NodeMCU 的可玩性非常强,比如说可以通过网络和继电器实现家庭电器开关的控制啦,简直就是硬件版的 IFTTT,相比于树莓派,价格够便宜,简直就是折腾智能家庭的神器。

--EOF--
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